首页

艾丝女

时间:2025-05-30 02:30:05 作者: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 浏览量:21294

  中新网成都10月12日电 (单鹏)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王巍携其新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亮相2024天府书展,并在主展场举行图书分享会。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研学热的兴起,文博考古事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每到节假日,热门博物馆几乎一票难求,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博知识空前高涨的热情,让文博考古事业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

  但不同于博物馆里的热闹,作为文物“前站”的考古现场,似乎显得有些冷清。慢条斯理地“挖坑”,难以辨别原样的破碎文物,似乎构成了普通人对于考古的全部认知。人们知道文物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但鲜少有人了解从考古现场到博物馆,文物走过了哪些历程。

  如何让“面朝大地”的考古走向大众?王巍新著《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作为一本考古通识读物,或将拉近大众与考古的距离。据介绍,《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采用了“正文+手绘图表+知识链接”形式,为普通读者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十余年来,二十多个重大考古遗址的考古成就。

王巍在分享会上发言。 四川人民出版社 供图

  该书将考古成果巧妙结合人们吃、穿、住、行的日常,深入浅出地解答“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等考古学的核心问题,从时间线上梳理了这些考古成果发展脉络,从文化传承的内涵上厘清了分布于中华大地各个地方的考古文化的内在联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启动‘探源工程’20年多来,中国学者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成果。”分享会上,王巍与读者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他说道,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提供了机会,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民族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岑溪突发山洪灾害 已致2人死亡

作为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在唐山境内分布220公里,有名关险隘29处。俞海文守护的白羊峪长城为明代修建,长4.5公里,有城楼21座,其中1.5公里的大理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

中国不断深化与各国禁毒领域全方位合作

“我”从远古走来——周口店遗址文化展在海口开展

央视网消息: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5月1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式现代化、人工智能等成为关注话题,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正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市场潜力大等综合优势,中国仍然是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

今年2月份,全国总工会为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将此工作列为年度重点,计划到2024年底新发展会员100万人以上,并在2026年底实现全国货车司机会员超过500万人的目标。(完)

应急管理部针对三省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以CSP-J为例,2023年全国报名人数约10.7万,晋级第二轮复赛人数不足2.9万,平均晋级概率仅26.93%。具体到各地区,晋级概率则差距极大,山东报名人数最多,占比约15.74%,晋级概率9.06%;江苏、浙江,晋级概率均不足两成,其报名人数位列全国第四、第三;报名人数第二的广东,晋级概率略超两成,与重庆相差无几;晋级概率超过六成的有甘肃、海南、内蒙古、贵州、澳门、山西、青海,尤其是青海,晋级概率高达94.74%。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